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武術與中醫(yī),本是同宗同源,是中華民族安魂守魄的瑰寶,是攸關百姓健康福祉的“良藥”,隨著太極拳申遺成功以及“健康中國”的政策實施,太極拳以其在治未病、運動康復和健康養(yǎng)生等方面的卓越效果,再次風靡全球。
本文就帶您全方位的了解太極拳究竟是如何促進健康以及干預疾病的。
一、太極拳運動特點
1、中等程度的有氧運動:一般情況下,練習太極拳五分鐘后,人的最高心跳速率約為最大心跳速率的50%到60%,而且會維持穩(wěn)定,同時太極拳運動還會增加人體血氧量攝取。
2、太極拳是一項緩慢柔和的運動,自始至終每個動作都強調虛實分明、綿綿不斷。
3、太極拳強調意識與身體的協(xié)調:太極拳強調放松,并且在后續(xù)階段是以腹式或橫膈式呼吸配合的運動,在西方國家視太極拳是運動、放松及靜坐的一種綜合形式,修身養(yǎng)性兩全其美。
4、持續(xù)率高:一項運動是否能令人神往,愈練愈有興趣,并從中獲得快樂,是決定其是否能令人持續(xù),數據顯示,練習太極拳的持續(xù)率約為75%到85%,每周平均約為五天,這是其他運動所不能比的,這有可能也是緣于太極拳運動效果明顯。
5、相對于藥物治療,太極拳是相當劃算的,尤其是是太極拳“治病于未”的理念,讓人收獲運動快樂的同時,免于病痛的折磨。
二、疾病預防及增強健康體適能(health fitness):
1、增加平衡感及預防跌倒:老人跌倒是一項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因跌倒容易造成骨折、臥病在床、失能及限制活動,常造成龐大的醫(yī)療支出及社會負擔,也是老人意外事故死亡的主要原因。練習太極拳會增強肌肉的強度、柔軟性、耐力、敏捷性、體能與平衡感,因而增加姿態(tài)的穩(wěn)定度與預防跌倒,太極拳練習后還會改善內耳前庭失調病人的平衡力及頭暈,因此被用為平衡的訓練或失衡的復健。
2、降低壓力及減緩憂郁情緒:精神狀態(tài)會影響到心理及生理的功能,如精神壓力會促使移動快速、緊迫、不穩(wěn)定、心跳加快及呼吸短促,但這與太極拳需要放松與深度的橫膈式呼吸及配合緩慢的優(yōu)雅運動不合,因此練習太極拳會增加信心、降低壓力及減緩憂郁的效果,也因此被視為有效的身心療法,如以太極拳作為肌肉骨骼系統(tǒng)疾病的補充性治療,以減緩下背疼痛,常見療效。
3、增進心肺功能:太極拳的腹式呼吸會增加最大呼吸血氧量(16%-21%)、增加有效的肺活量、增加心臟功能,因此可以預防肺部及心臟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4、促進微細血管循環(huán):太極拳練習者不管在休息或練習比不運動者有較高的表皮血流速度、血管傳導度、表皮溫度,這與內皮血管擴張與釋放較高的一氧化氮代謝物有關。
5、降低血壓:美國約翰輔普金斯大學研究經12周的追蹤研究,發(fā)現練太極拳者比作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效果還好,平均可以降低收縮壓8.4 mmHg及舒張壓3.2mmHg。
6、改善血脂肪代謝:會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這是所謂好的膽固醇,它能夠使血管循環(huán)更通暢,可減少中風及心臟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7、可降低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松,是否可增加骨質疏松病人的骨質密度還待研究。
8、增強免疫能力,改善內分泌代謝,及防止老化。
其實,要促進健康,減少生病,延長壽命,需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而太極拳訓練不但是一項身心放松的運動,而且可以改變生活型態(tài),無論是姿勢上、還是為人處世的心態(tài)上,都能從太極拳中受益。